一、社会工作的双重使命

1. 社会使命

  • 核心理念:以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强调“扶弱济贫”。
  • 具体表现
  • 关注弱势群体(如贫困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基本需求,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持。
  • 推动社区和谐发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如社区矫正、家庭暴力干预)。
  • 参与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推动社会福利体系完善。
  • 2. 专业使命

  • 核心理念:坚持“助人自助”,通过专业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恢复社会功能,实现自我发展。
  • 具体表现
  • 赋能个体:通过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手段,激发服务对象潜能(如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
  • 整合资源:协调、社会组织、社区等多方力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如灾害救助中的资源链接)。
  • 倡导公平: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消除社会歧视(如妇女赋权、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
  • 二、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1. 接纳与尊重

  • 接纳服务对象的现状(包括优点与不足),尊重其人格尊严与选择权。
  • 案例:在矫正社会工作中,接纳涉罪人员的过去,关注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 2. 个别化原则

  • 根据服务对象的独特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避免“一刀切”(如针对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设计社区服务)。
  • 3. 案主自决

  • 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决策过程,保障其自主权(如家庭矛盾调解中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 4. 社会正义

    高考社会工作模块高频考点归纳(使命与责任篇)

  • 通过服务推动资源公平分配,消除社会排斥(如为流动儿童争取平等教育机会)。
  •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与责任

    1. 冲突处理

  • 原则排序:生命权优先、最小伤害、平等正义等(如面对青少年自伤行为时需优先保障生命安全)。
  • 案例:在家庭暴力干预中,需平衡保护受害者与维护家庭关系的矛盾。
  • 2. 责任边界

  • 服务边界: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避免越权(如医疗社会工作者不代替医生做诊断)。
  • 保密与披露:在保护隐私与防止危害社会之间权衡(如发现未成年人受虐时需依法报告)。
  • 四、高频考题方向与答题模板

    1. 结合案例的使命分析

  • 模板:“材料中社会工作者通过______(具体服务),体现了______(社会/专业使命),其核心是______(价值观或方法),最终实现______(服务效果)。”
  • 示例:社区为独居老人提供“银龄互助”服务,体现“助人自助”的专业使命,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升生活质量。
  • 2. 困境应对策略

  • 步骤:①识别冲突;②参考守则排序;③多方协商;④选择最小伤害方案。
  • 3. 政策与实务结合题

  • 重点:联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分析社会工作在政策落实中的角色(如低保对象的需求评估与动态管理)。
  • 五、拓展考点

  • 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创新
  • 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分析需求(如社区减灾预警系统)。
  • 跨部门协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联动(如“三社联动”模式)。
  • 国际视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社会工作的关联(如消除贫困、促进性别平等)。
  • 引用资料

    备注:以上内容需结合具体政策文件和案例深化理解,建议通过真题训练强化答题逻辑与术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