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国家为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而设立的特殊招生渠道,主要面向以下三类考生:

1. 高考成绩优异且对基础学科有强烈兴趣的考生
高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特控线)以上,部分高校要求高考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成绩突出(如单科145分以上可破格入围)。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愿意长期从事科研或相关领域工作。2. 学科竞赛获奖者(银牌及以上)
在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息学)中获得全国决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破格入围校测。竞赛经历有助于在校测笔试中展现学科特长,尤其是清华、北大等校的校测题目常涉及竞赛思维。3. 综合素质优秀且有明确科研志向的考生
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抗压能力,能适应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认可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如导师制、小班化教学、科研资源倾斜),愿意接受转专业限制。报考流程全解析
1. 报名阶段(3月-4月)
关注招生简章:3月底至4月初,各高校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明确招生专业、入围比例、加权科目等。网上报名:通过“阳光高考平台”注册报名,限报1所高校,需填写学科志愿、上传获奖证明等材料。2. 高考与成绩入围(6月)
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入围的核心依据(占比85%以上)。入围名单公布:高考出分后,高校按招生计划3-5倍确定入围名单。部分高校对数学、物理等科目成绩加权计算(如哈工大、南开大学)。3. 校测阶段(6月底-7月初)
考核内容:笔试:侧重学科深度与竞赛思维(如清华数学难度接近竞赛一试)。面试:考察科研潜力、学科认知、时政热点分析。体测:多数高校设为合格性测试,不计入总分。“复交南”模式:复旦、上交等10所高校校测在高考出分前进行,考生需提前备考。4. 录取与培养(7月)
综合成绩计算: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按综合分择优录取。培养方案: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导师制、优先推荐国际交流。关键注意事项
1. 专业选择需谨慎:强基计划专业多为基础学科,就业路径相对狭窄,且转专业限制严格。
2. 校测是逆袭关键:高考成绩略低的考生可通过校测高分(如面试表现突出)弥补差距。
3. 权衡“冲高”与“保底”:若高考超常发挥,可放弃强基计划,通过普通批次选择更理想的专业。
低年级备考建议
高一高二:参与学科竞赛、积累科研实践经历,夯实数学/物理基础。高三:主攻高考核心科目,针对性刷强基校测真题(如清华、北大往年试题)。通过合理规划和针对性准备,强基计划可成为冲击顶尖高校的重要跳板!如需了解具体高校招生细节,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推荐文章
调剂专业的选择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4-12-07新闻传播专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2024-12-26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哪些工作
2025-01-27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4-10-19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如何安排
2025-01-11数据分析师需要掌握哪些工具
2025-02-23高考录取结果未达预期时如何快速获取补录信息
2025-04-07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在志愿填报中有什么影响
2024-10-31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机会
2024-12-08如何选择调剂的志愿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