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影视艺术高考生整理的中国电影史学习纲要及必读书目推荐,结合高频考点和权威教材,帮生系统掌握中国电影发展脉络与核心知识点:

一、核心教材与必读书目

1. 《中国电影史纲要》(虞吉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特点:以新中国成立为分水岭,分为上、下两编,涵盖初创期、早期、战时、高峰期及跨世纪电影等九大阶段,内容精炼,逻辑清晰,适合快速建立历史框架。
  • 重点章节
  • 初创期的“丰泰现象”与民族影业生成(第一章)
  • 战时电影格局与孤岛电影(第四章)
  • “十七年”电影与英雄电影谱系(第六章)
  • 第五代导演的反叛与商业片潮流(第八章)
  • 2. 《中国电影史》(李少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特点:按时间线划分为“尝试时期”“探索时期”等十大阶段,覆盖港台电影史,内容详实,分析客观。
  • 高频考点
  • 左翼电影运动与新兴电影运动(第四章)
  • 改革开放后的“复兴时期”电影(第九章)
  • 3.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

  • 特点:史料丰富,聚焦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影史,但需注意其政治立场对评价的影响。
  • 4. 《百年中国艺术史:百年中国电影史》(尹鸿著)

  • 特点:从社会、经济与文化角度分析电影发展,涵盖港台电影,学术性强,适合深化理解。
  • 二、高频考点与重点章节

    1. 早期电影(1905-1930)

  • 核心内容:丰泰照相馆的戏曲电影拍摄、国产电影运动、商业类型片兴起。
  • 参考章节:《中国电影史纲要》第一章至第二章。
  • 2. 战时与战后电影(1937-1949)

  • 核心内容:大后方电影、孤岛电影、香港抗战电影及战后新电影。
  • 参考章节:《中国电影史纲要》第四章至第五章;《中国电影史》(李少白)第五章。
  • 3. “十七年”与“文革”电影(1949-1976)

  • 核心内容:国营电影体制、英雄电影谱系、样板戏与文革故事片。
  • 参考章节:《中国电影史纲要》第六章至第七章;《中国电影史》(钟大丰)第六章。
  • 4. 新时期与跨世纪电影(1976-2000)

  • 核心内容:谢晋电影模式、第四代与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主旋律与商业大片。
  • 参考章节:《中国电影史纲要》第八章至第九章;《中国电影学》补充批评视角。
  • 三、备考策略与复习技巧

    1. 构建时间轴框架

  • 将中国电影史划分为“早期-战时-建国后-改革开放-跨世纪”五大阶段,梳理各时期代表作品、导演及思潮。
  • 2. 结合影视作品分析

  • 观看经典影片(如《小城之春》《黄土地》),结合影评理论(如符号学、精神分析批评)撰写短评,提升分析能力。
  • 3. 关注学术热点与导师研究

  • 阅读《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期刊,关注“重写电影史”议题及导师论文(如虞吉的产业研究、袁智忠的电影学)。
  • 4. 高频考点专项突破

    影视艺术高考生必读的中国电影史纲要

  • 必背考点:第五代导演、影戏传统、香港新浪潮、谢晋模式。
  • 答题技巧:名词解释需涵盖定义、代表作及影响;论述题需结合社会背景与案例,如“主旋律电影的多元化发展”。
  • 四、拓展阅读与工具书

    1. 《中国电影文化史》(李道新):以文化视角整合三地电影史,适合进阶学习。

    2. 《影视批评纲要》(袁智忠、虞吉):掌握影评方法论,如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3. 《中国电影学》系列:聚焦电影议题,契合近年学术热点。

    通过以上书目与策略,考生可系统掌握中国电影史的核心脉络,同时培养学术思维与应试能力。建议以虞吉《中国电影史纲要》为纲,辅以李少白、尹鸿等著作深化理解,结合真题训练与热点追踪,全面提升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