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确认前,为确保填报系统的安全性,考生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检查和防范。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结合了官方政策和技术建议:

一、确认系统来源及网络环境

1. 访问官方平台

务必通过教育部门或省级招办指定的官方网址登录系统(如湖北省的“湖北省高考招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避免通过非正规链接或第三方平台操作。

检查方式:核对网址是否为官方公布(如湖北省为 `),并确认浏览器地址栏显示“HTTPS”加密标识。

2. 使用安全网络

避免在公共Wi-Fi或网吧等不安全网络环境下操作,防止信息被截取。建议使用家庭网络或移动数据,并确保设备安装防病毒软件。

二、验证身份认证机制

1. 绑定手机与短信验证

系统通常要求绑定本人手机号,用于接收验证码和提醒信息。检查是否已正确绑定,并确保手机号可用(避免使用携号转网未满1个月的号码)。

志愿确认前如何检查填报系统安全性

操作提示:若手机丢失或停机,需立即联系招办申请变更绑定。

2. 双重身份验证

部分系统(如四川)支持人脸比对或短信验证双重确认,确保操作者为考生本人。

三、检查系统安全设置与操作规范

1. 密码安全

  • 修改初始密码(如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后6位),设置复杂度高的密码(8-14位,含字母、数字)。
  • 避免密码重复使用,并定期更换。
  • 2. 操作记录检查

    登录后查看系统内的登录历史记录,确认无异常登录或未授权操作。

    3. 防多人操作

    严禁多人共享同一设备或账号,避免误操作或信息泄露。陕西省曾提醒,多人同机操作可能导致志愿被篡改或未保存。

    四、志愿填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

    1. 保存与退出规范

  • 每次保存志愿后,需点击页面右上角“安全退出”按钮,再关闭浏览器,防止账号被锁定或信息未保存。
  • 避免临近截止时间操作,以防系统拥堵导致操作失败。
  • 2. 信息核对与防篡改

  • 填报完成后,重新登录系统检查志愿信息是否完整、正确。
  • 警惕“冒充老师”等诈骗手段,不向他人透露验证码或密码。
  • 五、法律与技术保障

    1. 系统防护机制

    官方系统通常配备加密技术、防火墙和异常登录预警功能,考生可关注系统公告了解最新安全措施。

    2. 法律风险提示

    篡改他人志愿属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考生需保护个人信息,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总结步骤

    1. 登录前:确认网址、网络、设备安全,绑定有效手机号。

    2. 登录时:使用复杂密码,开启双重验证。

    3. 填报中:独立操作,及时保存,避免多人干扰。

    4. 退出前:点击“安全退出”,关闭浏览器,重新登录核对信息。

    5. 异常处理:发现篡改或异常,立即联系招办并报警。

    通过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保障志愿填报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志愿信息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