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在推动高考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中具有多维度的作用。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其助力路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赋能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1. 构建开放型资源平台

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区域云平台等,整合优质高考课程资源(如精品题库、名师微课、智能题库),打破地域壁垒。例如,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6.4万个教学点的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偏远地区学生可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获取与发达地区同质的备考资源。

2. 智能推荐与个性化匹配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情,精准推送符合其能力水平的复习内容。例如,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系统可实时评估学生薄弱知识点,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减少因师资不足导致的知识盲区。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资源共享效率

1. 教师培训与跨区域协作

依托AI驱动的教师研修平台(如“强师计划”专项课程),提升农村教师的高考教学能力。芜湖三山区通过“名师网络工作室”实现城乡教师联合备课,共享教学设计方案。

教育技术学如何助力高考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2. 虚拟教研室与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跨校虚拟教研社区,推广“一师一优课”模式,形成优质教学案例库。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云端向合作县域中学开放,覆盖学科知识点解析与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三、优化教育过程公平性

1. 智能评测与动态反馈

应用AI阅卷系统、自适应测评工具,缩小不同地区阅卷标准差异。例如,好未来学而思网校的智能批改系统可即时生成错题报告,辅助学生针对性强化训练。

2. 远程互动课堂与双师模式

通过5G+全息投影技术,实现名校教师对偏远地区课堂的实时授课。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西部中学开展“双师直播课”,同步进行高考重难点解析。

四、破解区域基础设施差异

1. 硬件普及与网络覆盖

推进“宽带中国”“教育新基建”等政策,确保农村地区网络带宽满足在线教学需求。截至2025年,我国农村学校网络接入率已达99%,为云端备考资源调用奠定基础。

2. 低成本终端设备适配

开发轻量化教育APP(如“作业帮”乡镇版),适配低配置手机,降低技术使用门槛。部分省份为贫困生免费提供平板电脑,保障硬件公平。

五、政策协同与长效机制构建

1. 顶层设计与资源调配

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高考资源均衡化的技术标准与实施路径。例如,通过财政专项支持西部省份建设省级高考资源库。

2. 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鼓励企业开发公益型教育产品(如腾讯“智慧校园”捐赠项目),形成“主导+市场补充”的资源供给模式。

挑战与未来方向

当前仍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如平台碎片化)、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区域间数字鸿沟等问题。未来需加强以下工作:

  • 建立全国统一的高考资源质量认证体系,避免低效重复;
  • 推动AI助教系统与高考知识图谱深度融合,实现“千人千策”的精准辅导;
  •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资源版权保护与共享中的应用。
  • 教育技术学通过上述路径,正在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高考教育资源差距,但其效能最大化仍需政策、技术、师资等多要素协同发力。未来随着5G、脑机接口等技术的突破,教育公平或将进入更高维度的实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