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档单位由“院校”变为“院校专业组”

1. 专业组划分依据

高校将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组合为“院校专业组”,考生需按组填报志愿。例如,某大学的物理组、物化组、历史组等,每个组内专业选科要求一致,考生需根据自身选科选择可填报的组。

  • 举例:同济大学分为物理组、医学组、人文社科组,不同组对应不同选科要求和分数线。
  • 2. 投档规则变化

    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组可能有多个投档线,录取时以专业组为单位投档。考生需关注组内专业构成,避免调剂到不理想的专业。

    二、调剂范围缩小至专业组内

    1. 调剂规则调整

  • 传统高考:调剂范围为全校所有专业。
  • 新高考:调剂仅在同一专业组内进行,若组内无接受专业则退档。
  • 建议:填报时需检查专业组内是否包含完全无法接受的专业,避免被动调剂。
  • 2. 部分模式取消调剂

    “专业(类)+院校”模式(如青海省)不设调剂选项,直接按专业投档,未被录取则退档。

    三、录取原则强调“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1. 平行志愿规则

    所有志愿均为平行关系,按“分数优先”原则依次检索考生志愿。高分考生优先投档,且每个志愿仅一次投档机会。

  • 举例:考生填报45个平行志愿,系统按顺序检索,一旦符合某专业组条件即投档,后续志愿不再检索。
  • 2. 志愿顺序重要性

    考生需将最心仪的专业组排在前面,避免因顺序不当错失机会。

    新高考模式下专业录取原则有哪些变化

    四、选科要求直接影响专业录取

    1. 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

  • 物理组覆盖大部分理工类专业,历史组以人文社科为主。
  • 部分专业(如临床医学)要求“物理+化学”,未选化学的物理考生无法报考。
  • 2. 再选科目要求细化

    例如,化学、生物、政治等科目可能成为特定专业的必选项(如生物医学工程需“物理+化学+生物”)。

    五、批次合并与志愿数量增加

    1. 本科批次合并

    取消一本、二本划分,统一为本科批,考生需自行辨别院校层次,增加填报难度。

    2. 志愿数量大幅提升

    如四川省可填报45个平行志愿(每个组含6个专业),考生需合理分配“冲稳保”梯度(如冲15%、稳50%、保35%)。

    六、退档风险与应对策略

    1. 退档原因

  • 不服从调剂且专业组内无法满足录取。
  • 选科或单科成绩不符合要求(如外语专业要求英语≥120分)。
  • 2. 规避建议

  • 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除非组内有完全无法接受的专业。
  • 提前核查专业组的选科、身体条件等限制。
  • 总结与建议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重点关注选科匹配度专业组构成梯度策略。建议利用官方志愿辅助系统查询数据,结合兴趣和职业规划,制定“冲稳保”志愿方案。提前了解高校转专业政策,为未来调整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