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作为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维度,其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艺术活动参与、成果积累及兴趣特长进行综合评定。以下是具体考核方式和相关要求:

1. 考核内容与形式

艺术素养的考核主要围绕兴趣特长、活动参与、成果展示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包括:

  • 艺术兴趣与技能: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书法等领域的兴趣培养及技能掌握情况。例如,学习乐器、绘画创作、参与合唱团等。
  • 艺术活动参与:参加校内外艺术类活动或社团的经历,如校园艺术节、文艺演出、艺术展览、非遗传承活动等。
  • 成果与荣誉:艺术类竞赛获奖、作品发表、艺术等级证书(如钢琴考级、书法等级考试)等。
  • 2. 记录与评价方式

    艺术素养的考核信息需由学生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定期填报,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 填报内容
  • 艺术活动经历:如参与合唱团、戏剧社、书法社等活动的时间、内容及个人承担角色。
  • 艺术作品与成果:上传绘画、摄影、音乐演奏视频等作品,或描述创作思路(如设计海报、参与校园文化墙绘制)。
  • 获奖情况:校级及以上艺术类竞赛奖项,如“校园十佳歌手”“市级绘画比赛一等奖”等。
  • 证明材料:需上传相关证书、作品照片或活动参与证明(如演出节目单、展览邀请函)。
  • 3. 考核权重与高校参考

    在高考录取中,艺术素养的考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体现:

  • 档案材料审核:高校在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等环节会审阅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重点关注艺术特长和成果。
  • 示例:复旦大学在面试前会查看学生的艺术活动记录,作为综合评价的参考依据。
  • 综合评价招生:部分高校将艺术素养作为加分项,例如上海市要求艺术活动成果纳入“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板块评分。
  • 特殊专业录取:报考艺术类相关专业时,艺术素养的深度记录(如长期参与专业培训、作品集)可能直接影响录取结果。
  • 4. 学生需注意的关键点

  • 真实性:填报内容需真实有效,避免虚构经历或证书造假,部分省份(如山东)明确要求佐证材料必须与填报内容一致。
  • 持续性与深度:建议长期坚持某一艺术领域的学习或活动参与,并形成系统成果(如考取等级证书、完成个人作品集)。
  • 与升学规划的关联:若报考艺术类专业或参与综合评价招生,需重点强化艺术特长,例如参与市级以上艺术展演或发表相关研究性学习报告。
  • 5. 典型填报模板示例

    艺术素养在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具体考核方式

    以山东省为例,艺术素养的填报需包括以下内容:

    > 艺术素养

  • 参加学校合唱团(2023-2025),担任主唱,参与校园艺术节演出3次;
  • 获市级中学生绘画比赛二等奖(作品《城市印象》),佐证材料附获奖证书及作品照片;
  • 选修《书法基础》课程,完成隶书作品《兰亭序》临摹,获校级“艺术之星”称号。
  • 总结

    艺术素养的考核并非单一分数评价,而是通过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持续性艺术实践和成果积累综合体现。考生需注重活动参与的深度与多样性,并系统记录相关经历,以在升学竞争中凸显个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