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招生计划中并未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而是实行“专业(类)+院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以下是该模式的具体运作机制及特点:

一、志愿填报单位与结构

1. 基本单位

辽宁省高校招生计划中的院校专业组模式如何运作

每个志愿以“1个专业(类)+1所院校”为基本填报单位。例如,考生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辽宁大学”即构成一个独立志愿,无专业组概念。

2. 志愿数量设置

  • 普通类本科批次:设置112个平行志愿,考生可填满或部分填报;
  • 高职(专科)批次:设置60个平行志愿;
  • 艺术类本科批:60个志愿(以“专业+学校”为单位);
  • 体育类本科批:50个志愿。
  • 二、投档与录取规则

    1.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

    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原则。考生按高考成绩排序,依次检索志愿,达到投档条件即投档,后续志愿不再检索。

    2. 无专业调剂风险

    由于每个志愿直接对应具体专业和院校,考生被录取的专业均为填报志愿中的选择,不存在组内调剂问题。

    3. 特殊批次设置

  • 提前批: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和高职提前批实行有序志愿,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含4个专业及服从调剂选项;
  • 艺术类校考专业:单独设置1个院校志愿,含4个专业和无条件服从选项。
  • 三、与其他模式的对比

    1. 与“院校专业组”模式的区别

  • 辽宁模式(“专业+院校”):直接投档到具体专业,无调剂风险,考生对录取结果有更高掌控权;
  • “院校专业组”模式(如上海、广东等地):以选科相同的专业组为单位,组内可含多个专业,存在调剂风险。
  • 2. 优势与不足

  • 优势:充分尊重考生专业选择,避免冷门专业生源不足问题;
  • 挑战:同一高校不同专业录取分差可能较大(如热门与冷门专业分差超100分),影响部分专业培养质量。
  • 四、补充说明

  • 征集志愿: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各批次均设征集志愿,规则与原批次一致。
  • 选科要求:考生需根据自身选考科目(物理或历史)填报对应学科类的专业。
  • 辽宁省的“专业(类)+院校”模式通过细化志愿单位,强化了考生对专业选择的自主权,降低了调剂风险,但也需考生在填报时更精准地规划志愿梯度。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省份的“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参考相关省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