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高考地理资源环境监测综合题中常以案例分析、数据判读、技术选择等形式融入,重点考查学生对遥感原理的理解及其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场景中的应用能力。以下是遥感技术融入此类题型的常见方式和答题要点分析:
一、资源监测类综合题
1. 资源普查与动态监测
应用场景: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如耕地非农化)、森林覆盖率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等。高考题型示例:提供遥感影像图,要求学生判读不同地物(如水体、植被、城市)的反射光谱特征,并分析某区域资源分布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说明遥感技术如何辅助农作物估产(如通过植被指数NDVI判断作物长势)。答题要点:强调遥感“大范围、周期性”优势,可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结合波段特征(如近红外波段对植被敏感)解释数据来源。2. 环境质量评估
应用场景:大气污染(PM2.5监测)、水质富营养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高考题型示例:给出某湖泊不同年份的遥感影像,分析水体颜色变化与污染程度的关系(如蓝藻爆发的光谱特征)。结合热红外遥感数据,解释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答题要点:区分不同传感器的功能(如多光谱传感器识别污染物类型,热红外传感器监测地表温度)。强调遥感数据的“动态对比”能力,支持环境治理决策。二、灾害监测与预警类综合题
1. 自然灾害实时监测
应用场景:洪涝范围划定、森林火灾火点识别、滑坡体位移监测等。高考题型示例:提供灾前、灾后的遥感影像,要求学生勾画受灾范围并评估损失(如洪水淹没区与植被破坏区对比)。分析遥感技术如何预警泥石流(如通过地形坡度与降雨量数据叠加)。答题要点:结合遥感“全天候、快速响应”特点,说明其在灾害应急中的作用。区分遥感与GIS的功能:遥感负责数据获取,GIS负责空间分析。2. 长期生态变化分析
应用场景:荒漠化扩展、冰川消融、海岸线侵蚀等。高考题型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分析某区域土地退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结合NDVI指数变化,说明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答题要点:强调遥感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支持长期趋势预测。解释遥感影像的“宏观视角”优势(如大区域监测)。三、技术综合应用类综合题
1. 遥感与GIS/GPS的协同应用

典型题型:设计某区域生态保护方案时,需综合遥感(获取植被覆盖数据)、GPS(定位监测点)、GIS(空间叠加分析)。分析某城市绿地规划中3S技术的分工(如遥感识别绿地分布,GIS优化布局)。答题要点:明确遥感是数据源,GIS是分析工具,GPS提供定位信息。结合具体步骤说明技术流程(如“获取数据→空间分析→决策支持”)。2. 遥感影像判读技能考查
常见考点: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的区分(如道路的规则形状 vs 河流的弯曲形态)。不同波段影像的用途(如可见光波段识别水体,热红外监测地表温度)。答题技巧:根据颜色、纹理、形状特征判读地物(如红色代表植被,灰色代表城市)。结合实地调查验证遥感解译结果。四、高考真题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1. 命题趋势:
情境化:结合热点事件(如某地生态修复工程、突发自然灾害)设计问题。跨学科融合:与物理(电磁波特性)、信息技术(数据处理)交叉考查。实践导向:要求学生设计遥感监测方案或评价技术适用性。2. 备考策略:
掌握核心概念:遥感原理(电磁波反射/辐射)、传感器类型(光学/雷达)、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强化判读能力:通过典型影像(如Landsat、MODIS)练习地物分类与变化检测。关注技术前沿:了解无人机遥感、高光谱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五、典型例题解析(参考网页案例)
例题:某地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请说明其优势及具体应用步骤。
答案要点:
1. 优势:快速获取火点位置(热红外波段敏感)、大范围覆盖、夜间监测能力。
2. 步骤:
卫星/无人机获取热红外影像;GIS叠加地形与风向数据,预测火势蔓延方向;结合GPS定位救援路线。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遥感技术在高考地理综合题中既考查技术原理,又强调实际应用。备考时需结合案例深化理解,并注重跨技术(3S协同)和跨学科(如环境科学)的知识整合。
推荐文章
大斯坦福大学的学术诚信政策有哪些
2025-01-14高考志愿位次如何影响招生政策
2025-01-26哪些专业通常分数线较低
2024-12-05生物科学专业的职业选择有哪些
2025-02-0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
2024-11-27高考地理考点分布分析
2024-11-27高考报名中需要注意哪些常见陷阱
2025-01-30高考平行志愿的填报规则有哪些
2024-11-06高考预测(高考志愿预测)
2023-11-27双学位与辅修专业的优势有哪些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