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故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屈原投江

据传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在楚国宰相任上,他忠于国家,竭力反对楚怀王的外交政策,并多次劝谏,但都未获采纳,最终遭到诬陷被贬谪。前278年,楚怀王被迫签订了舍身节义。屈原深感失望和绝望,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抒发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护龙舟撒粽子

为了纪念屈原的牺牲和防止他的尸体被鱼虾咬食,人们纷纷划船出江,击鼓敲锣,以及撒下米粉以喂饱江中的鱼虾,同时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了粽子就不会去咬屈原的尸体,从而成了现代端午节中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穿五色丝线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挂五色丝线。相传五色丝线可以辟邪、保平安。据说,人们在端午节前后穿上五色丝线,可以驱除疾病、防止不祥、祈求平安。

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450字—端午节作文400字 作文六年级

端午节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通过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穿五色丝线等活动,人们传承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弘扬着爱国主义精神,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强。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的形式和内涵不断丰富和演变,但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地位,将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