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中的“自愿调剂”,通常指的是“专业服从调剂”,它是指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当考生的分数达到了所填报的院校投档线,但未达到自己所选报的专业录取分数线时,如果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那么考生有可能被录取到该院校其他未满额的专业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考生被目标院校录取的机会,避免因分数不够所选专业而被退档,即失去在该批次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

在传统高考志愿填报模式下,服从调剂意味着考生同意在未被自己填报的任何专业录取时,可以被调配到该院校中其他仍有招生名额的专业,这些专业往往是报考人数较少或较为冷门的。

志愿填报中的自愿调剂是什么

新高考模式下,情况有所不同。对于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如湖北、湖南等,服从调剂仅限于在同一院校专业组内进行,考生只能被调剂到该专业组内未录满的专业。而对于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的省份,如河北、辽宁、重庆,通常不涉及传统意义上的调剂,因为每个志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专业选择,不存在跨专业调剂。

选择服从调剂虽然增加了被心仪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但也可能使考生最终被分配到一个并非首选甚至不太了解的专业。考生在决定是否服从调剂时,需要权衡个人兴趣、专业前景和被录取的几率,做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