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志愿填报单位的改变:

旧高考:以“院校”为单位,考生在一个志愿中选择一所学校,并在该学校内选择多个专业,且有服从调剂的选项。

新高考: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专业(类)+学校”,即考生先选择专业,再选择学校,每个专业加学校构成一个独立的志愿。另一种是“院校专业组”,考生选择的是一个院校中的一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可能包含多个专业,这同样是一个独立的志愿单位。

2. 志愿数量的增加:

新高考省份大大增加了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比如辽宁省的考生可以填报112个志愿,这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 选科要求的影响:

新高考模式下,专业选择受到高中选科的影响,不同专业对选考科目有特定要求,这在旧高考中并不存在。

4. 录取规则的变化:

旧高考允许考生在未被首选专业录取时,通过服从调剂进入同一学校其他专业。

新高考中,由于直接投档到专业或专业组,如果分数不够,没有调剂选项,直接导致滑档。

5. 志愿填报的复杂性:

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更加复杂,需要考虑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和风险,以及不同专业组或专业之间的梯度。

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志愿填报有何不同

6. 不分文理的填报:

新高考取消了文理科的划分,考生根据自己的选科组合来选择专业和学校,这改变了以往基于文理科的志愿填报策略。

7. 分数计算与排名方式:

新高考的分数计算包括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这影响了考生的排名和志愿填报时的参考依据。

8. 信息处理与分析:

由于新高考模式的引入,传统的分数线、一分一段表等参考工具的使用方式需要调整,考生和家长需要更科学地分析数据,进行志愿填报。

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更加注重个人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的机会,但同时也要求考生和家长有更细致的规划和对新规则的深入理解,以避免滑档风险,提高录取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