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纲要求:考生需要能够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辨析成语的音义,并准确使用成语。这意味着不仅要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还要考虑其在特定句子中的适用性。

2. 成语含义的准确性:

成语的使用需与句子表达的意义一致,避免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例如,“萍水相逢”应用于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的情境,不能用于已经认识的人重逢。

3. 成语的感彩:成语有正面、负面和中性之分,使用时要确保其感彩与句子语境相符。如“处心积虑”通常带有贬义,若用于形容积极的策划,则不恰当。

4. 适用对象和范围:

成语的适用对象需正确,如“举案齐眉”专指夫妻间的敬爱,不能用于其他关系。

注意成语的适用范围,如“汗牛充栋”特指书籍众多,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5. 成语的非常规用法:了解成语的非常规或特殊用法,比如“想入非非”在特定语境下可能指创新思维而非胡思乱想。

高考语文中的成语使用规范是什么

6. 成语的语法功能:成语作为固定短语,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如作谓语、定语等)也需正确。

7. 成语的语境相关性:成语的使用需考虑前后文的逻辑关系,确保成语与整个句子乃至段落的语境相融合,避免语义重复、顾此失彼或语义相左的情况。

8. 成语的变通与创新:虽然强调规范,但也要注意成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灵活运用,有时成语的常规用法会被创造性地使用,如广告语言中的巧妙借用。

9. 复习策略:考生应通过练习历年高考真题,掌握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成语误用的类型(如对象不当、褒贬失当、语义重复等),并积累成语的正确用例。

高考成语使用的规范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成语的多重含义、情感色彩、适用对象和语境,同时具备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和应用成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