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计在定量分析实验中的操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需结合仪器原理、样品特性和实验条件进行精确控制:

1. 仪器校准与预热

  • 预热:开机后需预热20-30分钟,以确保光源(如钨灯、氘灯)和检测器稳定。紫外光区需同时开启氘灯和钨灯。
  • 校准
  • 调零:使用空白溶液(如蒸馏水或溶剂)调节透光度T=100%(即吸光度A=0),需确保比色皿光面清洁且无气泡。
  • 波长校准:通过标准物质(如苯蒸气或重铬酸钾溶液)验证波长准确度,确保所选波长与样品最大吸收峰一致。
  • 2. 样品制备与测量条件优化

  • 样品处理
  • 显色剂选择:若待测物无色,需加入显色剂(如检测铁时使用硫氰酸钾),确保颜色与浓度呈正相关。
  • 稀释/浓缩:通过调整样品浓度或比色皿光程,使吸光度控制在0.2-0.7范围内(最佳线性范围),避免因吸光度过高或过低导致误差。
  • 标准曲线法
  • 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浓度-吸光度),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未知样品浓度。
  • 3. 比色皿操作与清洁

  • 使用要点
  • 比色皿材质需与光区匹配(石英用于紫外,玻璃用于可见光区)。
  • 拿取时仅接触毛面,避免指纹污染光面;装液量控制在3/4高度,避免溢出。
  • 测量前用待测液润洗2-3次,确保浓度一致。
  • 清洁方法
  • 清洗时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或硬毛刷,建议用盐酸-乙醇混合液浸泡有机物污染,蒸馏水冲洗后擦干。
  • 4. 测量步骤与数据记录

  • 测量顺序
  • 按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测定,避免高浓度样品残留影响低浓度结果。
  • 每次测量后需打开暗箱盖,防止光电管疲劳。
  • 重复测定
  • 同一样品至少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以减少偶然误差。
  • 环境控制
  • 避免强光直射、震动或磁场干扰,保持室温稳定。
  • 5. 特殊注意事项

  • 狭缝宽度选择
  • 单波长测定时选择1-2nm狭缝,多波长或高精度测定时需减小狭缝以提高分辨率。
  • 数据验证
  • 使用参比溶液(如纯溶剂)校正基线漂移,确保吸光度仅反映目标物质吸收。
  • 维护保养
  • 定期更换干燥剂,清洁光路系统;光源寿命结束后需更换(如氘灯)。
  • 总结

    分光光度计在定量分析实验中的操作要点

    定量分析的核心在于准确性重复性,需通过严格校准、样品优化和规范操作实现。实验后应及时清洗比色皿并记录仪器参数,确保长期稳定性。对于高浓度或复杂样品,可结合双波长法或多光程技术消除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