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誉的产生原因

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无形资产,通常是由于收购方支付的合并成本超过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形成。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

1. 并购溢价

收购方基于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技术优势、管理团队能力等无形资源,愿意支付高于其账面净资产的金额。例如,A公司以1亿元收购B公司,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差额2000万元即为商誉。

2. 超额收益预期

商誉反映了被收购企业未来可能带来的超额盈利能力。例如,某科技公司收购初创企业时,支付的高溢价可能源于其核心技术或市场潜力。

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根据会计准则,仅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确认商誉。例如,甲公司收购乙公司80%股权,支付对价超过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计入商誉。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实例

案例背景

A公司以3000万元收购B公司,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合并成本与净资产差额1000万元确认为商誉。

1. 初始确认

  • 会计分录
  • ```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 2000万元

    商誉 10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3000万元

    ```

    说明:合并成本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商誉。

    2. 后续减值测试

  • 减值条件:若B公司因市场竞争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商誉需进行减值测试。
  • 减值计算
  • 假设B公司资产组可收回金额降至1800万元,商誉减值损失为200万元。

    ```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万元

    贷:商誉 200万元

    ```

    说明:商誉减值直接冲减账面价值,并影响当期利润。

    3. 合并报表中的列示

  • 商誉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非流动资产单独列示,减值后账面价值为800万元(1000万元-200万元)。
  • 三、常见易错点及注意事项

    1. 区分合并类型

  •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确认商誉,仅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
  • 2. 商誉不可摊销

    商誉后续不进行摊销,仅通过年度减值测试评估价值,避免虚增资产。

    3. 自创商誉的特殊性

    自创商誉(如企业自有品牌价值)虽存在,但会计准则禁止确认,仅外购商誉入账。

    四、典型高考模拟题示例

    题目

    C公司以5000万元收购D公司,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200万元。

    (1)计算合并商誉;

    (2)若次年商誉发生减值300万元,写出会计分录。

    高考会计学模拟题精讲:商誉产生原因及会计处理实例

    答案

    (1)商誉=5000万元-4200万元=800万元

    (2)减值分录:

    ```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万元

    贷:商誉 300万元

    ```

    商誉的本质是并购中为获取未来超额收益而支付的溢价。其会计处理需严格遵循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规则,重点关注初始确认与减值测试。掌握实例分析及分录编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