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范围

  •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例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需与收入配比确认。
  • 支出:范围更广,包括为获得资产、清偿债务或分配利润等发生的经济资源流出,分为资本性支出(如购买固定资产)、收益性支出(如支付工资)、营业外支出(如罚款)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如支付股利)。
  • 关键点:费用属于支出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支出都计入费用。例如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需分期转化为折旧费用。
  • 2. 确认时间

  • 费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与收入确认期间配比。例如销售商品的成本在确认收入时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
  • 支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发生时即确认,可能与多个会计期间相关。例如预付房租的支出需在受益期内分摊为费用。
  • 3. 会计科目归属

  • 费用:计入利润表科目(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
  • 支出:可能计入资产类科目(如固定资产)、负债类科目(如应付账款)或利润分配类科目。
  •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选择题(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的情况)

    题目: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的是( )。

    A. 库存商品盘亏净损失

    B. 经营租出固定资产折旧

    C. 向灾区捐赠的商品成本

    D. 火灾导致原材料毁损净损失

    答案:B

    解析:经营租出固定资产的折旧属于日常活动中的资产使用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A选项盘亏净损失一般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C、D选项属于非日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例题2:计算题(期间费用与成本费用利润率)

    题目:某企业2019年发生以下支出:销售部门工资10万元,专设销售机构房屋折旧1万元,业务招待费5万元,行政部门固定资产修理费4.5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5万元,车间折旧3万元。计算期间费用总额。

    答案:期间费用=销售费用(10+1)+管理费用(5+4.5)=20.5万元。

    解析:车间折旧计入制造费用(属于生产成本),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非期间费用)。

    例题3:综合题(收入与成本结转)

    题目:甲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不含税收入200万元,增值税26万元,商品成本120万元,款项未收到。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 借:应收账款 226万元
  •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6万元

  •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万元
  • 贷:库存商品 120万元

    高考会计实务中费用与支出的区别及典型例题

    解析:收入确认时需同步结转对应的成本,体现配比原则。

    三、总结与复习建议

  • 核心区别:费用强调日常性与损益配比,支出范围更广,包含资本性与非日常性流出。
  • 高频考点
  • 1. 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如购置固定资产vs支付广告费)。

    2. 期间费用的归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复习技巧:结合会计分录练习,重点理解“支出→费用→利润”的流转逻辑,并通过例题强化应用能力。
  • 如需更多例题,可参考来源中的完整题目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