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频考点梳理
1. 气密性检查
操作模板:微热法:塞紧橡皮塞,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或酒精灯微热装置,若导管口有气泡,冷却后形成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液差法: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注水形成液面差,静置后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密封体系、气泡、水柱、液面稳定。2. 沉淀的洗涤与检验
洗涤操作: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检验是否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特定试剂(如AgNO₃检验Cl⁻),若无沉淀则洗净(如检验BaSO₄是否洗净时用AgNO₃检验SO₄²⁻)。目的:去除可溶性杂质(如Na⁺、Cl⁻)。3. 实验现象描述
溶液类:颜色变化、液面变化、沉淀生成或溶解、气泡产生(如Fe³⁺遇KSCN显红色)。固体类:表面产生气泡、逐渐溶解、体积变化(如Al与NaOH反应生成气体)。气体类:颜色变化(如Cl₂黄绿色)、气味(如SO₂刺激性气味)、特殊现象(如NH₃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4. 仪器与试剂的作用

冷凝管: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利用率。饱和NaHCO₃:吸收酸性气体(如HCl),降低气体溶解度。碱石灰:干燥气体并吸收酸性气体(如CO₂)。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Cl₂、SO₂等。5. 实验设计与评价
验证Fe²⁺存在:先加KSCN无现象,再加H₂O₂或氯水显红色。鉴别SO₂与CO₂:用品红溶液褪色或酸性KMnO₄溶液褪色区分(SO₂具有还原性)。二、规范作答技巧
1. 分步骤答题
示例: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SO₄²⁻:步骤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加稀盐酸酸化。步骤2:继续滴加BaCl₂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SO₄²⁻。关键点:排除CO₃²⁻等干扰。2. 结合化学原理解释
模板:现象原因:“溶液中存在XX平衡(如电离/水解平衡),XX条件改变(如升温/加试剂)使平衡向XX方向移动,导致XX现象”。操作目的:如“控制pH使Fe³⁺沉淀而Cu²⁺不沉淀”。3. 使用专业术语
正确表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而非“煮干溶液”。“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4. 现象描述的完整性
避免错误: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生成Fe(OH)₃”应描述为“产生红褐色沉淀”)。需涵盖颜色、状态、气体、热量变化等。三、常见失分点与规避策略
1. 术语错误:如“过滤”写成“滤过”,“分液漏斗”写成“分液器”。
2. 步骤遗漏:如洗涤沉淀未说明“重复2-3次”。
3. 原理阐述不清:如未说明“强酸制弱酸”或“氧化性强弱”。
4. 逻辑混乱:如鉴别物质时未按“操作→现象→结论”顺序描述。
四、真题演练示例
题目:如何检验某FeCl₂溶液中是否含有Fe³⁺?
规范作答:
1.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滴加KSCN溶液。
2. 若溶液未显红色,说明不含Fe³⁺;若显红色,则含Fe³⁺。
3. 若需进一步验证,可加入H₂O₂氧化Fe²⁺后再次检验。
总结:实验简答题需注重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原理的准确性和描述的完整性。建议结合真题训练,强化答题模板的应用,并注意细节表述(如“最后一次洗涤液”的检验)。
推荐文章
学校与专业的关系如何影响选择
2024-12-22如何利用调剂提升职业竞争力
2025-03-02高考中如何有效提升分数
2025-01-24建筑学专业的设计思维
2025-01-12在志愿填报中,何时考虑留学专业
2024-12-27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
2024-12-16报名时如何选择考试科目
2024-11-16如何理解平行志愿中的院校优先原则
2024-11-06如何利用模拟填报提高录取机会
2024-12-03文科生如何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202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