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淀洗涤操作要点

1. 洗涤目的

  • 除去可溶性杂质:若滤渣为目标产物,需去除表面吸附的可溶性杂质(如残留的母液离子)。
  • 回收有用物质:若滤液为目标产物,需将残渣中的有用成分充分洗出,提高产率。
  • 环保要求:若滤渣含重金属离子或有毒物质(如CN⁻),需洗涤防止污染。
  • 2. 洗涤方法

  • 规范操作
  • 1. 将沉淀保留在过滤器中,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完全浸没沉淀。

    2. 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 注意事项
  • 禁止搅拌滤纸,避免滤纸破损导致晶体损失。
  • 洗涤剂用量应少量多次,减少溶解损失。
  • 3. 洗涤剂选择依据

  • 蒸馏水:适用于大多数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 冷水或冰水:降低目标产物的溶解度,减少洗涤损失(如FeSO₄·7H₂O用冰水洗涤)。
  • 有机溶剂(如乙醇)
  • 适用于易溶于水但难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如摩尔盐、CuCl)。
  • 优点:减少溶解损失,加速干燥(乙醇易挥发)。
  • 饱和溶液:用于溶解度较高的晶体,减少溶解(如用NaCl饱和溶液洗涤NaCl晶体)。
  • 热水:针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如MgSO₄晶体)。
  • 二、沉淀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1. 检验原理

  •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通过检测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杂质离子来判断。
  • 2. 常见检验实例

  • Cl⁻的检验
  • 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HNO₃酸化的AgNO₃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洗净。
  • SO₄²⁻的检验
  • 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₂溶液,若无沉淀则洗净。
  • NH₄⁺的检验
  • 操作:取洗涤液加Na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不变蓝则洗净。
  • 颜色判断:若杂质溶液有颜色(如Fe³⁺显黄色),观察最后一次洗涤液是否无色。
  • 三、高频考点及易错点

    1. 答题规范

  • 洗涤操作描述
  • 必须强调“最后一次洗涤液”。
  • 试剂需按顺序添加(如先酸化再滴加沉淀剂)。
  • 焰色反应:检验K⁺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紫色火焰。
  • 2. 特殊案例

  • Fe(OH)₂的洗涤:需隔绝氧气,用煮沸的蒸馏水,并在液面覆盖油膜。
  • 易氧化物质(如MnCO₃):洗涤后需快速干燥,防止氧化。
  • 滤液洗涤:转移晶体时用母液代替水,减少溶解损失(如阿司匹林制备)。
  • 四、典型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常见沉淀洗涤与检验操作要点归纳

    例题1(2010江苏高考):洗涤FeCO₃沉淀时为何用热水?

    答案:热水可溶解并去除NH₄HCO₃(因其受热分解)及残留的SO₄²⁻杂质。

    例题2:检验Fe(OH)₃沉淀是否洗净Cl⁻的方法。

    答案: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稀HNO₃和AgNO₃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洗净。

    五、总结

    掌握沉淀洗涤与检验的关键在于明确目的、选择合适洗涤剂、规范操作步骤及精准判断终点。高考中常结合具体实验情境设问,需灵活运用上述要点,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