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至2025年的最新高校转专业政策,以下高校在服从调剂后允许学生较为自由地转专业,具体政策如下:

一、政策宽松的“双一流”高校

1. 上海交通大学

  • 自2024年起全面放开转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零门槛”多次申请,每次可选2个志愿,不限制成绩排名或挂科门数。校本部与医学院之间也可互转,转出端完全开放。
  •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以“100%自由转换专业”著称,学生可多次重新选择专业,无需额外考核,且通修课学分可跨专业承认,无需延长学制。
  • 3. 复旦大学

  • 除个别限制专业外,学生有两次转专业机会(大一、大二各一次),医学与非医学类专业双向打通。转专业接收计划大于申请人数,成功率接近70%。
  • 4. 武汉大学

  • 2024级起,院内专业自由选择,跨学院转专业不再受限(体育、艺术类等特殊专业除外)。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均可申请院内调整。
  • 5. 同济大学

  • 学生进校后共有7次转专业机会,包括进校时的34个项目任选,以及后续每学期的申请。政策遵循“转出不设限,转入有条件”,支持文转理工、医科转入等跨领域调整。
  • 二、其他重点高校

    6. 吉林大学

    哪些高校允许服从调剂后自由转专业

  • 允许大一、大二学生多次申请转专业,最多可选12个志愿(每年级6个)。2024年有1040名学生通过集中考核成功转专业。
  • 7. 中国农业大学

  • 学生从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末即可申请转专业,每学期开放一次,允许填报多个志愿(1个学院、2个专业)。近十年成功率约70%。
  • 8. 南方科技大学

  • 实行通识教育,大二才选专业(临床医学除外)。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且学校注重科研与产业结合,提供灵活的修读方式。
  • 9. 海南大学

  • 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学生有7次专业选择机会,取消招生专业限制,满足核心课程要求即可转入新专业。
  • 10. 郑州大学

  • 2025年起推行“转出不限制、转入有考核”政策,学生至少6次机会(每次3个志愿),考核方式包括笔试或面试。
  • 三、转专业注意事项

  • 流程与限制:多数高校遵循“转出无门槛,转入需考核”原则,部分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人工智能)可能设置竞争性考核。医学、艺术等特殊类别专业通常有额外限制。
  • 时间节点:转专业申请集中在每学期初或学年末,需关注各校教务系统通知(如吉林大学每年3月开放申请,安徽工业大学要求3月提交材料)。
  • 学业压力:跨学科转专业可能导致需补修课程,部分学校要求降级学习(如吉林大学大二转专业需降级至大一)。
  • 更多高校政策可通过学校官网或招生办查询。建议学生在申请前充分了解目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结合兴趣与能力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