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基础素养与工具应用能力
1. 理解AI基本原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其应用场景,形成对AI技术的系统性认知。
2. 使用AI工具解决问题:具备利用AI工具(如编程语言、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信息检索、内容生成和项目实践的能力。
二、高阶思维能力
1. 批判性思维:能够辨别AI生成内容的可靠性,警惕算法偏差和数据隐私风险,避免盲从技术输出。
2. 创新与跨学科思维:结合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提出原创性解决方案。例如,通过AI技术融合传统文化或社会关怀。
三、人机协作与实践能力
1. 人机协同能力:在“师—机—生”三元结构中,学会与AI工具互补协作,如利用AI辅助学习、优化实验设计。
2. 项目式实践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完成从问题抽象、模型构建到结果反馈的完整流程。例如,参与AI编程竞赛或社会问题创新项目。
四、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理解AI技术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威胁,遵守数据使用规范。
2. 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关注AI的社会影响,如避免技术滥用导致的歧视或就业冲击,倡导普惠智能发展。
五、终身学习与适应性
1. 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技术快速迭代,通过在线课程、实践项目持续更新知识储备。
2. 情感智能与社交能力:在AI替代重复性工作的背景下,强化沟通、共情和团队合作等不可被技术替代的“软技能”。
教育变革的呼应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考素养,不仅要求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力,更需在思维深度、自觉和社会责任上形成综合优势。教育体系正通过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创新(如开卷与闭卷结合)和跨学科实践,引导考生从“知识积累者”转向“问题解决者”和“价值创造者”。
推荐文章
学科交叉专业的优势
2025-02-17院校的排名对填报志愿有影响吗
2025-01-28平行志愿的录取率是多少
2025-02-12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选择竞争较小的升本专业
2025-04-16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2025-02-25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后考生如何规划学业发展方向
2025-04-05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兼顾学科提升与志愿规划
2025-03-23不同类型高校的录取线有何特点
2025-01-26选择专业时,如何考虑行业发展前景
2025-03-04大类志愿与个人特长之间的关系
2025-02-03